
造成胶囊/片剂粒重差异问题的因素有哪些?
设备因素:充填机稳定性、转速、粘冲、甩粉等等;
物料因素:原粉性状、密度、孔隙率、流动性等等;
工艺因素:颗粒大小,颗粒分布均匀度、水分等等;
环境因素:胶囊充填车间的温度、湿度、静电等等;
人员因素:知识技能、责任心、操作熟练程度等等;
胶囊/片剂粒重差异如此重要,药企又难逃其扰,该怎么办???
人工抽样检查?又或者购买进口设备逐粒全检? 企业采用人工抽样检查,想起到的作用是什么?记录生产过程数据,便于发现装量问题和质量追溯;
监控产品质量,确定胶囊装量是否仍处于合格范围;
监控充填机,确定设备运行是否稳定,是否有问题;
当有异常出现时,期望能及时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;
但人工抽检真的能有效解决装量差异问题吗??
抽检频率低,无法时刻严密监控,让装量差异问题存在漏网可能;
抽检数据的真实性、有效性、完整性难以保证,问题难以被发现;
从抽样、逐粒称量、记录和判断需要时间,发现问题的时效性差;
即使发现装量差异问题,也无法在第一时间有效隔离出问题产品;
无法在第一时间找到问题根源,排查过程会让装量问题持续出现;
每家药企都有人工抽检,上述原因解释了装量问题为何仍然出现;
为什么制药企业不采用逐粒称重设备进行全数称重检测?
全数称重设备价格昂贵,一台设备动辄近百万元,很多企业已无力承担;
多数企业不止一台充填机或压片机,若配全数称重,成本之巨不可想象;
多数企业产品附加值低,市场竞争激烈,想提升质量,但利润无法支撑;
多数情况下,重量偏差问题并非时刻存在,胶囊片剂生产过程中的重量 偏差,多是由于、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因素的偶然波动所引起,只要及时 发现,及时调整就可以将产出粒重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,所以如果能时刻 监控粒重变化情况,出现粒重异常就及时报警,通过IPC过程控制的方 法,即可以实现胶囊片剂的粒重管控,而不必花费巨额成本采用全检。
